屈原事迹概括(屈原的事迹简介20字)

屈原的事迹概括?

屈原本为楚国重臣,早年受楚怀王信任,任左徒,常与怀王商议国事,参与法律的制定。同时主持外交事务。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,共同抗衡秦国。

在屈原努力下,楚国国力有所增强。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,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。

怀王二十四年,屈原被逐出郢都,流落到汉北。后来曾经被召返。

怀王三十年,楚怀王不听屈原劝阻,执意入秦,被扣留,后来客死秦国。

楚顷襄王即位后昏庸无道,听信令尹子兰的谗言,再次驱逐屈原。屈原流落在今湖南沅水湘水一带。

顷襄王二十一年(前278年),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,攻破了郢都,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大石投汨罗江而死。

屈原的生平经历20字?

屈原生于公元前340年左右,是战国后期楚国人,籍贯湖北秭归。他少年多智,从小就博览群书,虽出身贵族,但自幼生活在贫苦百姓之中。

年轻时的他深得楚怀王器重,参与和执掌楚国许多重要军政外交事务,起草宪令,修正法度,展示了高超非凡的治国理政才干。

楚顷襄王继位,子兰为令尹,屈原更遭嫉恨,再被放逐,开始了漫长的流放生活。

屈原的这次流放,足迹遍及沅、湘流域诸地,行踪悠远,且行且吟,一改以往浪漫华丽的诗风,而以朴实的语言,回溯往日的宏愿,抒写内心的不甘。后人将这组“随事感触,辄形于声”的行吟诗,辑为《九章》,合为一卷。

公元前278年,秦军攻破楚国都城郢都。屈原看到曾经令他自豪和眷恋的楚国大厦将倾,终于抑制不住内心的忧伤,作《怀沙》于汨罗江自沉。

屈原的生平主要事迹几十字左右

屈原(前340年-前278年),战国时期楚国人,芈姓,屈氏,名平,字原,以字行;又小编认为‘离骚’里面自云:“名余曰正则兮,字余曰灵均”。出生于楚国丹阳,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,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,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乡诗人。他的出现,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。他创立了楚辞,也开创了“香草美人”的传统。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,任三闾大夫、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,吴起之后,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政治家就是屈原。他主张对内举贤能,修明法度,对外力主联齐抗秦。后因

屈原简介介绍生平事迹

屈原,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出生,死于公元前278年,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和政治家。出生于楚国秭归,即今湖北宜昌芈姓,屈氏,名平,字原;又自云名正则,字灵均。屈原是战国时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,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,博闻强识,志向远大。早年受楚怀王信任,任左徒、三闾大夫,兼管内政外交大事。他提倡“美政”,主张对内举贤任能,修明法度,对外力主联齐抗秦。因遭贵族排挤毁谤,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。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郢都后,屈原自沉于汨罗江,以身殉国。

屈原的感人事迹一两句概括一下

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、楚怀王、顷襄王三个时期,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。屈缘故出身贵族,又明于治乱,娴于辞令,故而深受楚怀王宠信,位为三闾大夫。屈原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,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。然而由于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,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,屈原后来遭到楚怀王的疏远。

怀王十五年,张仪以重金收买靳尚等人充当内奸,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,致使齐楚断交。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,两度向秦出兵,均遭惨败。怀王三十年,屈原回到郢都。同年,秦约怀王武关相会,怀王遂被秦扣留,最终客死秦国。顷襄王二十一年,秦将白起攻破郢都,屈原悲愤难捱,遂自沉汨罗江,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

屈原事迹简介要短一点

屈原,,我国最早的大诗人,名平,字原。又自称正则,字灵均。战国时楚国人。他智慧渊博,主张彰明法度,举贤授能,联合齐国,抗击强秦,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,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,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,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、威震诸侯的局面。然而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,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,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,在同反动派斗争中受诬陷而丢官离职。顷襄王时被放逐,但因此却更加接近人民的生活,对黑暗现实特别不满。后因楚国的日益腐败,首都郢亦被秦兵攻破,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,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,遂投汨罗江而死。

九歌和离骚各写了屈原的何事迹

《九歌》以楚国宗祖的功德和英雄业绩、山川神祗和天然风物、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为诗,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屈原晚年被放逐以及忠君爱乡、忧世伤时的愁苦心情和“荡志而愉乐”,“吟咏情性,以风其上”的心旨。

《离骚》是屈原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,“发愤以抒情”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。其中曲折尽情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、想法和境遇,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,称它为屈原的自叙传。


您可能感兴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