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负荆请罪是不是历史故事?
是。
也一个故事。说的是战国时候,赵国有一位叫蔺相如的文官很有才干,平常就在外交和维护民族利益方面政绩突出。有一次去见秦王,凭三寸不烂之舌说的秦王从此不敢小看赵国。因此,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,这官职相当于后来的丞相。
这消息气坏了赵国大将廉颇。他认为自己战功累累,出生入死,还比不上一个耍嘴皮子的,非常不服气,说了许多难听话。这些话传到了蔺相如的耳朵里,蔺相如不但不生气,还告诉手下遇见廉颇要礼让先行,见了廉颇不许无理。
廉颇手下见此情况,得意忘形,常常嘲笑蔺相如的手下。手下把受欺负的事务告诉蔺相如,并问蔺相如身为丞相为啥要怕一个将军。蔺相如问手下“廉颇与秦王那个厉害”?答“秦王厉害”。廉颇说“秦王我都不怕,何惧廉颇。我和廉颇就像两只老虎,两虎相争必有一伤。两虎在,秦不敢犯我,两虎伤一,敌必来犯。为大局着想,我们两人应该精诚团结,而不是互相争斗”。手下甚为感激,此后和大人一起处处让着廉颇,再无怨言。
此事传到廉颇处,廉颇深感震惊,没想到蔺相如有如此胸怀,处处让着自己。羞愧之下,袒胸露背,身负荆条,登门请罪,跪在地下让蔺相如用荆条教训自己。蔺相如赶紧将廉颇扶起,以礼相待。从此,二人心心相印,文武交好,成就了“负荆请罪”这句成语,也成就了历史上的一段佳话。
二、负荆请罪含历史故事的成语?
完璧归赵:一个历史典故演化而成的成语。
该成语一般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。
成语出处:
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,为赵惠文王所得,秦昭王听说后,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。赵国蔺相如带和氏璧去秦国,秦昭王大喜,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。蔺相如以毁玉要挟秦昭王,无奈划出15个城邑给赵。
蔺相如又要秦昭王也应斋戒5日,再郑重其事地交换。秦昭王应允。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,偷偷返回赵国。秦昭王斋戒完毕,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赵之事告诉秦昭王,从而保全了和氏璧。
三、精卫填海是不是属于历史故事?
不是属于历史故事,而是中国远古神话中最为有名,也是最为感人的故事其中一个,世人常因炎帝小女儿被东海波涛吞噬化成精卫鸟而叹息,更为精卫鸟衔运西山木石以填东海的顽强执著灵魂而抛洒热泪。
后世大众也常常以“精卫填海”比喻志士仁人所从事的艰巨卓越的事业。大众同情精卫,钦佩精卫,把它叫做“冤禽”、“誓鸟”、“志鸟”、“帝女雀”,并在东海边上立了个古迹,叫作“精卫誓水处”。
四、邯郸学步,是那类成语,历史成语还是寓言里故事,还是神话故事?
《邯郸学步》是个成语,这个成语,有个寓言故事,主要内容是:战国时,燕国寿陵有个青年,他听人说,赵国都城邯郸的人走路的姿势之美妙,堪称天下第一。于是,他就不顾路途遥远,跋山涉水,到邯郸那儿学那儿的人走路。后来,他决心抛弃自己走路的姿势,但还是学不会,最后,他连自己走路的姿势也忘了,只能爬着回去。 这篇寓言故事比喻:模仿不成,反而失去自己原有的长处。我们不能盲目模仿别人、崇拜别人,如果效仿别人不得法,反而会把自己原来的本领忘掉。
五、天衣无缝是不是历史成语故事?
天衣无缝出处
前蜀·牛峤《灵怪录·郭翰》:“徐视其衣并无缝,翰问之,曰:‘天衣本非针线为也。’”
天衣无缝解释
神话传说,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。比喻事物周密完善,找不出何毛病。
天衣无缝的典故
古时候,有个叫郭翰的先生,他能诗善画,性格诙谐,喜欢开玩笑。盛夏的一个夜晚,他在树下乘凉,但见长天如碧,白云舒卷,明月高挂,清风徐来,满院飘香。这时,一位长得异常秀丽的仙女含笑站在郭翰面前。郭翰很有礼貌地问:“小姐,无论兄弟们是谁?从哪来?”仙女说:“我是织女,从天上来。”郭翰问:“你从天上来,能谈谈天上的事务吗?”仙女问:“你想知道何?”郭翰说:“我何都想知道。”仙女说:“这可难了,你让我从哪说起呀?”郭翰说:“大众都说仙人智慧,你就随便说说吧。”
仙女说:“天上四季如春,夏无酷暑,冬无严寒;绿树常青,花开不谢。枝头百鸟合鸣,水中游鱼可见。没有疾病,没有战争,没有赋税,人间的一切苦难天上都没有。”郭翰说:“天上那么好,你何故还跑到人间来呢?”仙女说:“亏你还是个读书人。你们的前辈庄周老先生不是说过‘在栽满兰花的屋子里呆久了,也闻不到香味’的话么。在天上呆久了,难免有些寂寞,偶尔到人间玩玩。”郭翰又问:“听说有一种药,人吃了可以长生不老,你知道哪有吗?”
仙女说:“这种药人间没有,天上到处都是。”郭翰说:“既然天上多得很,你该带点下来,让大众尝尝有多好呀。”仙女说:“带是带不下来。天上的物品,带到人间就失去了灵气。不然早让秦始皇、汉武帝吃了。”郭翰说:“你口口声声说来自天上,用何证明你不是说谎话哄人呢?”仙女让郭翰看看衣服。郭翰仔细看完,奇怪的是仙女的衣服没缝。仙女说:“天衣无缝,你连这个都不懂,还称何才子,我看你是十足的大傻瓜。”郭翰听完,哈哈大笑,再一瞧,仙女不见了。
六、精卫填海,愚公移山,程门立雪,闻鸡起舞,都是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吗?
前两个不是,精卫填海和愚公移山应该是来源于神话故事了,程门立雪和闻鸡起舞可以算作来源于历史故事
七、唇亡齿寒,画蛇添足,完璧归赵,这三个成语是出自历史故事吗?
对,而且都是出自春秋战国时期。
“唇亡齿寒”事涉春秋时期的晋、虢、虞三国,跟它紧密相关的还有一个成语“假虢灭虞”;“画蛇添足”是战国时期纵横家讲的一个故事,据说故事主人公是楚人;“完璧归赵”是战国末年秦、赵之间发生的真诚事件。
八、不可救药水落石出这两个成语是不是来自历史故事?
“不可救药”和“水落石出”这两个成语都来自历史故事。“不可救药”来自《诗经.大雅》,说的是周厉王不听忠臣建议,国内矛盾越来越多,以至最后灭国自焚的故事。比喻人和事物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。“水落石出”来自苏轼的《前赤壁赋》,讲的是苏轼游赤壁时,看江水退下,石头露出水面的景象。比喻透过层层迷雾,揭开了事务真相。